網站首頁
黨網·時政
經濟·科技
社會·法治
文旅·體育
健康·生活
觀點
訪談
國際
軍事
大灣區
台灣
視頻
圖片
教育
登錄
注冊
退出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記住登錄狀態
忘記密碼?
教育
首頁
|
滾動
|
原創
|
思政
|
高考
|
留學
|
嬰幼兒
|
中小學
|
大學
|
職業教育
|
人民日報寫作課
即時新聞
更好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金台銳評)
加大對高校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提案提要)
綠茵場上的“青春力量”
將社團活動與思政育人深度融合
展現人聲魅力,唱出溫暖故事
讓數字技術融入終身教育
紅色教育“落地生根”,需多方協作
大學社團“百花園”,助力青春“綻芳華”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合作中心在天津揭牌
多彩活動迎開學
人民網
>>
教育
>>
教育銳評
育兒是家事,也是國事(新視角)
2023-04-03
一場技能大賽帶動的不只是技藝升級
2023-03-29
科學教育當從娃娃開始
2023-03-27
在青少年心中播下自信的種子(教育時評)
2023-03-26
讓優質午休成為中小學生標配
2023-03-21
厚植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法治根基
2023-03-21
減負賦能,支持青年科技人才挑大梁
2023-03-21
編制不是越少越好 關鍵要用在“刀刃上”
2023-03-17
編制精減了 “考公”更要注重能力
2023-03-17
考研不是目的 上生活的岸才是
2023-03-17
別讓放大的“育兒焦慮”蔓延了
2023-03-17
讓每個孩子共享人生出彩機會(現場評論)
2023-03-12
張培麗:避免“千鎮一面”,有針對性地引進和留住人才
2023-02-28
房宏琳:集聚青年人才是中小城鎮加快發展的重要途徑
2023-02-28
公考打破“35歲門檻”消除職場年齡歧視
2023-02-24
教師“直播帶人”為促就業開辟新思路
2023-02-24
“作業熔斷”不是減負的萬能鑰匙
2023-02-23
營造良好生態 推進教育數字化轉型發展
2023-02-21
弘揚延安精神,培養拔尖創新人才
2023-02-21
抓好“四個融入”,用延安精神鑄魂育人
2023-02-21
讓學校體育火起來(縱橫)
2023-02-20
以數字化轉型賦能高等教育內涵式發展
2023-02-15
新春開學,請收下這三個“禮包”
2023-02-13
職場年齡歧視緣何難解
2023-02-13
健全服務體系為穩就業“搭橋鋪路”
2023-02-09
高水平研究型醫院建設需要高質量醫學創新
2023-02-04
加大改革力度,推進中高職一體化建設
2023-01-31
大學生綠色低碳發展教育亟待加強
2023-01-31
素質教育如何突破“兩難糾結”
2023-01-31
全面提升法治人才培養能力 為全面依法治國提供堅實人才保障
2023-01-31
上一頁
7
8
9
10
11
12
13
下一頁
教育銳評
更好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金台…
讓人工智能更好賦能千行百業(人民時…
感動於陽光向上的力量
增厚錄取通知書的價值底色
暑假也是拔節時(快評)
滋養扎根基層的情懷抱負
透視研學游的“冷”與“熱”(人民時…
讓科研工作者潛心研究
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標”(大家談·選…
本網原創
人教社“逐夢”系列科普叢書上新 《逐…
“紅色蒲公英”飛入山河深處
2025年第一期中國校(園)長論壇舉辦
山東大學黨委書記任友群:以教育家精神…
出版學科共建高校聯合展在河南鄭州開展
瞄准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實施急…
以平凡之軀,鑄抗戰之魂
第四屆“京彩大創”北京大學生創新創業…
第二屆“焦桐杯”古箏專場美育展演舉辦
中國人民大學舉行2025級本科新生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