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站首頁
黨網·時政
經濟·科技
社會·法治
文旅·體育
健康·生活
觀點
訪談
國際
軍事
大灣區
台灣
視頻
圖片
教育
登錄
注冊
退出
登錄人民網通行証
立即注冊
記住登錄狀態
忘記密碼?
教育
首頁
|
滾動
|
原創
|
思政
|
高考
|
留學
|
嬰幼兒
|
中小學
|
大學
|
職業教育
|
人民日報寫作課
即時新聞
更好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金台銳評)
加大對高校青年科技人才支持力度(提案提要)
綠茵場上的“青春力量”
將社團活動與思政育人深度融合
展現人聲魅力,唱出溫暖故事
讓數字技術融入終身教育
紅色教育“落地生根”,需多方協作
大學社團“百花園”,助力青春“綻芳華”
中國—上海合作組織高等教育、職業技術教育合作中心在天津揭牌
多彩活動迎開學
人民網
>>
教育
>>
教育銳評
清理不合理入學門檻:重申“有教無類”
2022-04-06
遏制考研“高考化”:必須扛住功利化辦學“壓力”
2022-03-30
超八成青年“睡前玩手機”亟需警惕與矯正
2022-03-25
開設人工智能專業,不能隻為“蹭熱點”
2022-03-24
主動作為,推動基礎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2-03-22
提升中小學教師科研素養要打好“組合拳”
2022-03-22
講好北京冬奧這堂思政大課
2022-03-15
用好北京冬奧會遺產 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2022-03-15
專家建言應全面評估考生研究能力
2022-03-13
積極探索體現素質教育導向的作業設計
2022-03-01
教育部出招 有助培養更多體育人才
2022-02-24
給孩子余力發展自己、做好自己
2022-02-15
教育行思:冰雪運動,從點燃激情到穩步提升
2022-02-15
創造開放環境 自主培養高層次國際化人才
2022-02-10
勞動教育應既有“勞動”又有“教育”
2022-01-27
新興職業釋放雙擁新動能
2022-01-22
學生午休“躺睡”工程 應有剛性考核機制
2022-01-21
“雙減”后首個期末考試不該再現“聰明藥”
2022-01-14
江歌案給留學帶來哪些啟示
2022-01-13
仝卓舞弊事件的幫凶一個也不能放過
2022-01-12
落實“應考盡考” 呵護每一位學子的讀研夢
2021-12-24
時評:體育中考改革是對“健康第一”理念的踐行
2021-12-22
應當重視高校教師“亞健康”問題
2021-12-17
表情包為何成為年輕人的社交“副語言”
2021-12-15
根治青少年網癮需要標本兼治
2021-12-15
知網侵權判賠 “壟斷堡壘”如何攻破
2021-12-09
政策紅利助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
2021-12-06
“雙減”之后,教師面臨的“加減乘除”
2021-12-06
觸摸碰撞中,年輕人的“傳統文化含量”變高了
2021-12-01
青年學生期待更深入生動的防艾知識教育
2021-11-30
上一頁
11
12
13
14
15
16
17
下一頁
教育銳評
更好維護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金台…
讓人工智能更好賦能千行百業(人民時…
感動於陽光向上的力量
增厚錄取通知書的價值底色
暑假也是拔節時(快評)
滋養扎根基層的情懷抱負
透視研學游的“冷”與“熱”(人民時…
讓科研工作者潛心研究
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標”(大家談·選…
本網原創
人教社“逐夢”系列科普叢書上新 《逐…
“紅色蒲公英”飛入山河深處
2025年第一期中國校(園)長論壇舉辦
山東大學黨委書記任友群:以教育家精神…
出版學科共建高校聯合展在河南鄭州開展
瞄准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 實施急…
以平凡之軀,鑄抗戰之魂
第四屆“京彩大創”北京大學生創新創業…
第二屆“焦桐杯”古箏專場美育展演舉辦
中國人民大學舉行2025級本科新生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