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迎開學,這份健康“錦囊”請收好(健康驛站)

本報記者 王美華
2025年08月29日08:35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22
小字號

  近日,江西省贛州市公安局交通管理支隊章貢大隊民警在轄區學校檢查校車車況,排除安全隱患。
  胡江濤攝(人民視覺)

  開學在即,江蘇省南京市建鄴區金地名京幼兒園老師對健身器材進行清潔。
  方東旭攝(人民視覺)

  近日,小朋友在河北省遵化市文化路街道的文具商店選購學習用品,迎接新學期。
  劉滿倉攝(新華社發)

  暑假即將結束,新學期馬上到來。如何讓孩子從“假期模式”切換到“開學模式”?如何幫助孩子們以更好的狀態迎接新學期?多位專家近日給出建議。

  

  防范3類疾病、做好5項防護

  隨著托幼機構和中小學迎來開學季,學生聚集增多,傳染病傳播風險也隨之上升。

  山東省疾控中心主任醫師張麗提醒,開學季學生需重點防范3類傳染病:一是呼吸道傳染病,如流感、麻疹、風疹、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百日咳、肺結核和新冠病毒等﹔二是腸道傳染病,主要包括手足口病、諾如病毒和輪狀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瀉﹔三是南方地區兒童還應特別注意蚊媒傳播疾病,例如登革熱、基孔肯雅熱和流行性乙型腦炎等。

  如何有效預防上述傳染病?

  張麗提出5點防護建議:

  一是勤洗手。家長要培養孩子飯前、便后、外出回家后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的好習慣,家長也要規范自己的行為,外出后、接觸孩子前也要注意洗手。另外,打噴嚏或咳嗽時應使用紙巾遮掩,並及時洗手,避免用手觸摸眼、口、鼻。

  二是注意居家衛生。居室要經常通風,每天通風兩次,每次不少於30分鐘﹔定期對兒童玩具、常用物品進行清潔和消毒,減少病毒和細菌的存活﹔注意防蚊滅蚊,避免蚊虫滋生﹔不喝生水,不吃生食,剩菜剩飯需要加熱后再食用。

  三是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保証充足睡眠、均衡飲食和適量運動。家長應提前幫助孩子調整作息時間,以便孩子適應開學后的學習和生活節奏。

  四是全程、及時接種疫苗。疫苗是預防傳染病的有效手段,流感、麻疹、風疹、百日咳、水痘、手足口病等均可通過接種疫苗降低感染風險。

  五是要加強對孩子健康的監測。如果孩子出現發熱、咳嗽、腹瀉、乏力等症狀,應居家觀察休息,必要時及時就醫,避免帶病上課。住宿生還應注意不與他人共用個人生活用品,降低交叉感染可能。

  開展體育運動,注意“光、視、形”

  近年來,我國青少年在生長發育過程中面臨多項健康挑戰,近視、肥胖、脊柱側彎及心理問題日益凸顯。

  “健康有兩個要素,一個是身體健康,一個是心理健康。”國家體育總局運動醫學研究所主任醫師厲彥虎表示,現在很多青少年有一顆“玻璃心”,就是承受挫折能力比較差,這些需要體育運動來干預。

  “體育是最好的錘煉教育、磨煉教育、挫折教育、傷痛教育、成長教育、尊重規則教育。”厲彥虎認為,通過參與體育鍛煉、體育比賽,青少年不僅能夠強健體魄、享受樂趣,更能在運動中學會堅持、尊重規則、面對成敗,從而構建積極健康的心理狀態。

  厲彥虎表示,青少年進行體育運動應遵循以下原則:

  一是全面性原則,鼓勵孩子參與多樣化的體育項目,包括個人運動、集體運動和娛樂性運動。青少年要避免過早專攻單項體育運動。過早進行專項化訓練容易導致“網球肘”“足球踝”等職業性損傷。

  二是循序漸進原則,運動強度的提升應逐步進行,這對孩子的骨骼發育、神經發育和內分泌功能都有積極影響。同時應注意室內外結合,長期在室內不見陽光,對孩子的生長發育不利,要保証充足的戶外活動時間。

  三是局部和整體相結合的原則,避免過多地做局部運動,運動太局限對全身平衡不利。

  此外,集體活動非常重要。參與集體活動有助於培養孩子的集體榮譽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對其心理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孩子運動中要注意三個要素,就是‘光、視、形’這三個要素。”厲彥虎介紹——

  “光”指每日保証孩子2小時戶外活動。陽光照射有助於維生素D合成,對骨骼、肌肉、神經發育等至關重要。

  “視”指科學用眼和視力保護。建議課間延長、課時縮短﹔堅持“20—20—20”原則,即用眼20分鐘后遠眺20秒﹔寫作業姿勢保持“三個一”,即胸離桌一拳、眼離書一尺、手離筆尖一寸。

  “形”指保持良好身體形態。應避免歪坐、癱坐等不良姿勢,預防脊柱側彎、頸椎問題及由此引發的健康風險。

  識別抑郁情緒,3招平穩過渡

  近期,有家長發現,一些孩子出現情緒低落、興趣減退、易怒、食欲下降和失眠等表現。還有一些孩子因假期生活習慣被打亂,出現了體重增加、近視加重等情況。

  “這些症狀很可能是由‘開學前心理不適應’引發的抑郁情緒。”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兒童醫院主任醫師崔永華提醒,家長要及時關注、科學應對。

  抑郁情緒不同於抑郁症。崔永華介紹,兩者持續時間不同,抑郁情緒持續時間是2周以內﹔抑郁症持續時間是2周以上。兩者嚴重程度不同,抑郁情緒程度相對較輕,一般不會對個體的生活、學習和社會功能造成嚴重的影響﹔抑郁症相對較重,會對個體的日常生活、學習和社交產生明顯的干擾和損害。兩者性質也不同,抑郁情緒沒有達到疾病的診斷標准﹔抑郁症達到了疾病的診斷標准。

  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出現心理問題?

  崔永華表示,可通過兩步初步判斷:一是觀察孩子的言語、情緒和行為是否出現持續一周以上的負性變化﹔二是通過縱向和橫向比較,看是否與以往表現或同齡人存在明顯差異。如果這些變化已明顯影響孩子的學習、生活和社交功能,就可以初步判斷孩子可能出現了心理問題,應尋求專業幫助。

  如果孩子出現了抑郁情緒,家長該如何幫助他們進行調節?

  崔永華給出了3項建議——

  一是教孩子學會接納和表達情緒。家長應首先保持自身情緒穩定,可以通過情緒卡片、繪畫、角色扮演或者寫心情日記等方式,教孩子學會識別和接納自己的情緒、學會表達情緒。

  二是做好開學前的准備。建議至少提前一周按照學校作息規律來調整生物鐘﹔每天保証40分鐘左右的戶外活動,幫孩子盡快恢復狀態﹔每天完成一個小的學習目標,有助於找回學習狀態。

  三是要教孩子學會管理學習壓力。具體方法包括:與孩子共同制定學習計劃,按任務重要性排序﹔將大目標拆分為可完成的小目標,逐步推進以提升信心﹔採用“番茄時鐘法”,學習25分鐘、休息5分鐘,實現勞逸結合。

  崔永華強調,若孩子相關症狀持續時間長、程度嚴重,已符合抑郁症表現,家長應及時帶孩子前往專業醫療機構進行評估和干預。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