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耳他少年迷上學中文


![]() |
安德烈亞斯用中文演唱《兩隻老虎》。 |
![]() |
伯納德演奏小提琴曲《孟姜女》。 |
![]() |
雅森表演舞獅。 |
![]() |
盧卡用中文演講《學中文 向未來》。 |
![]() |
威廉姆嘗試用毛筆書寫有50多個筆畫的漢字biáng。 |
在馬耳他,越來越多的中小學生表現出對學習中文的濃厚興趣,以及對了解中國文化的熱情。這股學習中文的熱潮如春風拂面,溫暖著年輕的心靈,仿佛為他們打開了一扇通往更廣闊世界的窗。
9歲的安德烈亞斯·斯皮特裡在4歲多時偶然結識了一位中文老師,從此開始了他的中文學習之旅。如今,他已正式跟隨馬耳他大學孔子學院的中文老師學習中文1年半,而他的媽媽也學習了近10個月。母子倆組成了“親子學習中文搭檔”,經常互相考對方的中文詞匯和文化小知識,共同探索中文的無窮魅力。
在2025年“漢語橋”世界小學生中文秀馬耳他賽區決賽的舞台上,安德烈亞斯頭戴老虎帽子、臉上涂抹著可愛的老虎造型,邊唱邊跳《兩隻老虎》。稚嫩的聲音引來了全場熱烈的掌聲。他不僅展現了語言才能,更用滿滿的童趣和活力感染了每一個觀眾。這是他首次亮相,榮獲比賽二等獎,成為小朋友們心目中的“小明星”。
11歲的伯納德·維拉用流利的中文演講完《我與中文的故事》,隨后用小提琴演繹了經典樂曲《孟姜女》,將中國傳統故事與音樂完美結合。琴弦上流淌出的旋律如涓涓細流,深深打動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當他獲得2025年“漢語橋”世界小學生中文秀馬耳他賽區總冠軍時,母親感動得熱淚盈眶。為了學習中文這門語言,他媽媽打聽到聖阿洛伊修斯中學有中文課程,伯納德從公立小學畢業后,就申請了這所孔院教學點的中學。作為他學習的第六門外語,中文讓伯納德對語言的熱情與日俱增,他希望未來能夠去中國學習機械專業,追尋自己的夢想。
14歲的雅森·格雷是一名令人敬佩的自學中文的學生。他媽媽認為中文過於復雜,因此並不支持他學習這門語言。然而,他在家中開始了自己的中文學習之旅,利用網絡資源和書籍,經過兩個多月的努力,成功通過了HSK(漢語水平考試)二級。
在此過程中,他對中國文化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努力學習舞獅,體驗這一傳統藝術的魅力。雅森的努力終於有了收獲,他在2025年“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中獲得馬耳他賽區的三等獎。他激動地說:“學習中文讓我感受到語言的魅力和文化的深度,我希望能把這種熱情傳遞給更多人。”
15歲的盧卡·納烏迪是這場中文學習熱潮中的佼佼者。今年是他第三次參加“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他的中文學習之路充滿了成就感與期待。從8年級首次參賽獲得“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馬耳他賽區中學組三等獎,到9年級憑借出色的表現贏得二等獎,再到今年一舉斬獲一等獎,這些成績令他感到十分幸福。
尤其讓他興奮的是,他將有機會代表馬耳他前往中國參加全球總決賽。盧卡表示:“能去中國比賽是我一直以來的夢想,我希望未來能帶著我的家人和朋友一起去中國游覽,體驗那裡的文化和風景。”他的父母對他的進步深感欣慰,稱“中文已成為盧卡最擅長的語言科目之一”。
威廉姆·聖·安吉洛學習中文已有5年。自小學第一次接觸中文體驗課起,他便堅定選擇了這門古老的語言。在2025年馬耳他全國漢字書寫比賽中,他獲得中級組二等獎,並獲2025年“漢語橋”世界中學生中文比賽馬耳他賽區中學組三等獎。他的爸爸表示:“受到哥哥威廉姆的影響,現在我們的小女兒也要追隨哥哥的腳步開始學習中文了。”
如今,越來越多的馬耳他年輕人投身於中文學習,他們不僅在探索一個古老而豐富的文化,更為自己的人生增添了無限可能與精彩。
每一個努力學習中文的孩子,都是在用自己的方式書寫著與中國文化相連的美麗故事,展現出希望與夢想的光芒。這場中文學習的熱潮不止於語言層面,更是文化的交融與心靈的交流,正在為馬耳他年輕一代描繪出一幅更加多元、美好的未來圖景。
(作者系廈門大學副教授、馬耳他大學孔子學院中方院長)
鏈接
中文已被馬耳他教育部正式納入中學生必修的“現代語言”科目,和西班牙語、意大利語、德語、法語相並列,並在今年5月首次成為中學畢業考試科目。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