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論文書寫在祖國大地上!330余名人大師生開展田野教學


人民網北京8月26日電 (記者李昉)今年暑假,中國人民大學再次將課堂搬進廣袤田野,330余名師生分成14支教學隊伍奔赴福建廈門、廣東廣州、山東聊城等14地開展田野教學。師生圍繞“社會發展與社會治理共同體建設”這一主線,設計了30個研究主題,涵蓋城鄉融合、數字經濟等方面,切身踐行著“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理念。
師生在山東省菏澤市牡丹區與外賣站長訪談。校方供圖
田野課堂是探索人才培養模式的總體性變革,目標是培養人格完整健康、家國情懷深厚,富有判斷力、決斷力和完成力的高素質人才。中國人民大學黨委常委、副校長馮仕政表示,田野課堂打破了“田野”與“課堂”在時間上、空間上的分離和藩籬,讓學生走進實際、貼近百姓,在火熱的生活中感悟思想、掌握專業知識,在開放和真實的環境中訓練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據了解,此次田野課堂師生通過走訪調研、參與觀察和深度訪談,深入挖掘各地在推進社會治理現代化中的創新經驗。本年度共深入205個政府單位、83個街鎮、239個村社、278家企業及社會組織,開展了245場座談會,進行了1458人次的深度訪談,形成了2579篇、總計516萬字的田野日志。返校后,師生們會將其轉化為研究成果,成為推動社會治理創新的智慧力量。
在山東省泰安市,師生們走進新泰市毛澤東文獻博物館,從紅色經典中汲取智慧力量﹔在河北定州,師生走入定州市清風店戰役烈士陵園瞻仰革命先烈,感悟英勇無畏的精神力量﹔在新疆和田,田野課堂與校內“大國邊疆”育人工程深度合作,聆聽青年民警扎根邊疆、忠誠履職的故事。社會學院2024級博士生李蔚寧說:“邊疆的穩定發展離不開基層干部的實干擔當,這裡的每一個故事都是最深刻的國情教材。”
此外,田野課堂項目還吸引了國內4所中學、15所高校及科研機構的師生加入。同時,聯盟高校南京大學社會學院的4名本科生首次參與到田野課堂教學中來,他們與人大師生共同組建調研小組,在田野中互學互鑒、協同攻關。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