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關愛中心裡,成天蓉每月交出4幅大中型蜀繡
“我要把家鄉美景,繡在我的作品裡”(穩就業·暖心故事)


“你別看我手是這個樣子,再難的花樣我都能繡出來!”重慶忠縣同路殘疾人關愛中心的繡架前,成天蓉正用勉強能動的大拇指和食指捏針,每下一針都得用變了形的食指關節抵住針尾,整條胳膊跟著發顫。
仔細一瞧,她的雙手變形得厲害,風濕性關節炎把指關節拱成鼓包。扣紐扣要花20分鐘,拎起一桶10斤的食用油都費勁——可就是這雙手,每月能穩穩交出4幅大中型蜀繡。
在同路殘疾人關愛中心大廳,順著地面鋪設的黃色盲道,沿著牆壁兩側設置的無障礙黃色欄杆,來到無障礙電梯內,電梯裡有完善的盲文操作按鍵,距離地面的高度也比普通電梯低。中心二樓,就是成天蓉工作的地方。這裡有近1000平方米的無障礙辦公區。衛生間設置有防滑地面、應急報警裝置﹔牆面拐角處貼著防撞條﹔樓梯扶手起點、終點處的地面設有凸起的金屬墊,組成盲文引導。
2005年,正在經營餐飲店的成天蓉手指關節紅腫疼痛,被確診為風濕性關節炎。為了省錢,她耽誤了治療。病情迅速惡化,關節損傷嚴重,最終導致肢體二級殘疾。因成天蓉生活無法自理,前夫和她離婚,原先生意還算紅火的餐飲店也歸了前夫。成天蓉四處求職,卻因殘疾處處碰壁。嘗試過多種工作后,2019年,忠縣殘疾人服務中心的一通電話給她帶來了轉機:“縣裡有個殘疾人關愛中心,你願意去上班不?”
經服務中心推薦,成天蓉來到同路殘疾人關愛中心蜀繡車間工作。這裡邀請非遺傳承人培訓殘障人士制作定制化手工作品。“剛開始,別人繡一朵花要2小時,我得花大半天。”成天蓉說,於是她每天提前到車間練習。后來,她在第二屆“忠州工匠”杯職業技能競賽“三峽刺繡”組現場競技中脫穎而出,贏得了“忠州工匠”的稱號。
同路殘疾人關愛中心工作人員潘利華介紹,中心設置了蜀繡區、互聯網就業區、康復區、培訓區等,“中心設置的殘疾人崗位,除了繡工,還有網站運營、客服、數據標注等。”目前,有50余名殘疾人在此工作。
成天蓉在中心交了不少朋友,一起學習蜀繡的黃春梅便是其中之一。肢體殘疾的黃春梅從小很自卑,成年后把自己封閉在家。參加蜀繡技能培訓之后,她發現殘疾人也能和普通人一樣工作。如今,黃春梅每天乘坐公交車出行,出門逛街、購物變成稀鬆平常的事情。“工作對我來說不僅意味著收入,更是和外界建立聯系的橋梁。”黃春梅說。
2018年至今,同路殘疾人關愛中心共舉辦83期殘疾人職業技能培訓,學員超過2700人。“忠縣通過建立以同路殘疾人關愛中心為代表的殘疾人就業創業基地,幫助適齡殘疾人開發就業崗位。”忠縣殘疾人服務中心副主任樂曉琴說,今年忠縣已新增殘疾人就業90人。
如今的成天蓉,心中有更大的夢想——把忠縣各處美景都制作成精美蜀繡推向全國。“我要把家鄉美景,繡在我的作品裡。”她說。
《 人民日報 》( 2025年08月21日 13 版)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 評論
- 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