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
人民網>>教育

堅守越劇初心 傳播中國文化

鄭少華
2025年08月06日08:39 |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222
小字號

  在加拿大,芳華越劇團(溫哥華)創始人沈蕊用一曲越音,將中國江南的水袖風韻帶到北美大陸。她幾十年沉浸越劇藝術,不改初心,帶領一批熱愛越劇的新生代,在異國他鄉表演,並推動與國內的文化交流。

  沈蕊出生於戲曲世家,1980年考入福建省藝術學校越劇班,1983年畢業后正式登台,師從尹桂芳、尹小芳等越劇名家,專攻尹派小生。

  2000年,沈蕊初到加拿大,她發現本地幾乎沒有專業的越劇教學資源,成員們只能零散自學,難成系統。秉持著“傳藝不能中斷”的信念,她自籌資金,義務教授。2018年在多倫多正式成立芳華越劇團(多倫多),2023年又創辦了芳華越劇團(溫哥華),成為加拿大越劇推廣的重要力量。

  “我最熟悉的就是這個(越劇),這是我此生的堅持。”沈蕊坦言。她不僅是劇團的台柱、老師、導演,還是幕后籌款人、場地協調人、服裝道具採購人。事無巨細,親力親為。

  與國內劇團不同,芳華越劇團的成員以華人業余票友為主,成員年齡跨度大。沈蕊既要傳授專業規范,又要顧及他們非科班出身的現實。“不能降低標准,但教學方法要慢,要耐心。”她說,“他們常說‘老師你別急,我們慢慢來’。其實我心裡也知道,慢是必須的。非職業的人,尤需鼓勵。”

  沈蕊為業余愛好者編排了專門的教案,如《折扇組合》《水袖組合》等,兼顧規范與易學,讓沒有基礎的成員也能在短時間內體驗越劇的身段、氣韻之美。沈蕊堅持“唱、做、念、打”全方位訓練,並注重戲劇情感和人物塑造,避免“口無心、手無意”的機械模仿。

  在沈蕊帶領下,芳華越劇團在加拿大進行了多次演出。近年來,劇團先后參與了由中國駐多倫多總領館支持的“龍文化節”、多倫多市府廣場嘉年華等大型活動,演出《何文秀》《十八相送》《紅樓夢》等經典折子戲。

  沈蕊介紹:“我們的演出大多在戶外舞台,觀眾對水袖、扇子、戲服充滿好奇,常常問‘為什麼要這麼長的袖子?’‘這個動作是什麼意思?’我們特意安排了講解、服飾體驗。”

  在多倫多大學、耶魯大學等地,沈蕊多次舉辦越劇文化講座,還讓當地學生穿上傳統戲服、學習甩水袖,這些活動深受大家歡迎,不少人慕名前來參加。

  芳華越劇團還吸引了包括華裔、混血兒童在內的新生代。“有一個11歲的小男孩,父親是黎巴嫩人,母親是中國人,從7歲起跟我學越劇,現在能完整演出《盤妻索妻》《紅樓夢》中的角色。”沈蕊自豪地說。

  芳華越劇團是一個非營利組織,場租、服裝、化妝、道具、交通等費用,幾乎由成員募捐支撐。排練場地的租金約為每月280加元,團員按次分攤,來一次交10加元。演出時,大家有時還要自掏腰包購買服飾、道具。即便如此,芳華越劇團近年仍多次帶來高質量演出,走進當地溫哥華小女王劇場、Orpheum小劇場,打響了知名度。

  對年輕一代,沈蕊尤為關注。“我們也渴望能帶學生回國交流演出。”沈蕊說,她希望與紹興芳華越劇院建立更緊密的聯系。“孩子們喜歡,越劇才會更有未來。”

  相較國內舞台的時尚化、現代化嘗試,沈蕊更注重傳統。“尹派的精髓不能變。唱腔、手勢、眼神,必須是尹派的正宗。”她坦言,即使面對非專業群體,也絕不降低標准,而是耐心啟發。“在海外,必須守正,這樣觀眾才能感受到真正的中國戲曲魅力。”

  從台前主演到幕后教學,沈蕊說,她會繼續堅守,讓這一傳統藝術在異國他鄉生根發芽。

  (作者系《中國戲劇》雜志副編審,英屬哥倫比亞大學訪問學者)

(責編:郝孟佳、李昉)

分享讓更多人看到

推薦閱讀
返回頂部